繼上一篇洗臉全攻略,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 Facial Cleansers 臉部清潔配方大全集。我把市面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洗臉產品,依照其配方類型分成幾大項,讓大家更了解並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洗臉清潔產品。
首先,大家要知道每個清潔產品都是由各種不同的清潔劑所組成。一種產品中,時常會添加不只一種清潔劑,每種清潔劑的清潔力、起泡力、酸鹼度、刺激性等都不同,混合起來的結果,造就不同洗臉產品的特質。每種產品都有其優缺點,而我們每個人的膚質也都不同,所以並沒有哪個產品就是最棒,或者哪個產品是最差的。挑選一個最適合你自己的洗臉產品,把握一個原則「 清潔乾淨,但不緊繃、不乾澀、不刺激 」。如果洗完臉後有過於乾燥、泛紅、脫屑等不舒服的感覺,可能皮膚對這個清潔產品敏感,或者此產品具有過度去角質的效果,都應該要停止使用。
以下依照配方類型,做了一個概要性簡單的比較表格給大家參考:
提醒大家,每樣清潔產品因為其全成分、清潔劑組成比例、與配方的不同,都會有可能與下述描述的特性不同。
質地 | 是否含皂 | pH 值 | 特性 | |
洗面皂 Soap |
皂狀 Soap |
是 |
偏鹼性 |
皂化反應:
油脂 (脂肪酸)+ 強鹼 (通常是氫氧化鈉) 經混和加熱 –> 產生 固態肥皂 (脂肪酸鈉) + 液態甘油 (丙三醇) 肥皂具較強的洗淨力,較適合偏油性的肌膚使用。但由於製造過程的不同,皂類產品的差異性很大,並非偏乾性或敏感性肌膚就不能使用。 |
洗面乳 Cream Cleanser |
乳霜狀 Cream |
依配方而定,可能含也可能不含 |
含皂: 偏弱鹼性或中性
不含皂: 偏中性或弱酸性 |
含皂洗面乳的特性與肥皂類似,但是pH 值比肥皂低一些,也較溫和。
不含皂的洗面乳,其實是乳霜配方中添加了各種清潔劑,通常泡沫產生比較不易,也比較溫和。 |
洗面凝膠 Gel Cleanser |
膠狀 Gel |
依配方而定,通常不含 | 偏中性或
弱酸性 |
相較於不含皂洗面乳,洗面凝膠與洗顏慕絲的清潔力與起泡力都較佳。 |
洗顏慕絲 Cleansing Mousse |
慕絲 Mousse |
依配方而定,通常不含 | 偏中性或
弱酸性 |
相較於不含皂洗面乳,洗面凝膠與洗顏慕絲的清潔力與起泡力都較佳。 |
洗顏粉 Cleansing Powder | 粉狀Powder | 不含皂 | 無 |
洗顏粉通常都具有去角質功效,不建議天天使用,偏乾性或敏感性肌膚盡量避免使用。 |
洗臉產品配方 Q & A
Q1:洗臉產品所宣稱的美白、抗痘、抗皺功能,是否真的有功效?
A1:說實話,洗臉產品除了「 清潔 」功效以外,其他的功效多半都是行銷手法,效用不大。許多有效成分,要達到其功效,在配方中需要足夠的成分比例量、在皮膚上有足夠的作用時間、以及正確的作用位置機轉等等,才會產生其功效。
短短兩分鐘以內的洗臉時間,洗臉產品在皮膚接觸上的時間並不長,這些有效成分還無法發揮其功效時,就被洗淨了。洗臉產品頂多因為清除了皮膚表面髒污以及老舊角質,讓皮膚看起來比較乾淨光滑。
Q2:最近市面上有許多弱酸性的洗面乳標榜 pH 5.5 真的有比較好嗎?
A2:上一篇 洗臉全攻略 有提到,健康的皮膚是弱酸性的皮脂膜約 pH 5.5,許多廠商為了迎合市場而標榜其洗臉產品是 pH 5.5 不會破壞皮膚的皮脂膜,其實是誤導消費者。不論是偏鹼性或偏酸性的洗臉產品在過長的清潔時間或過度用力的清潔手法,而造成「 過度清潔 」都有可能破壞皮膚的皮脂膜。
只能說偏鹼性的洗臉產品 (如:肥皂),通常具有較強的清潔去污力,對於皮膚較乾燥或敏感的人,較容易發生「 過度清潔 」的風險 ; 至於弱酸性的洗臉產品 (如:洗面凝膠、洗顏慕絲) 若配方中添加清潔效果較強的清潔劑,也會造成過度清潔。避免「 過度清潔 」,要把握上述所說的一個原則「 清潔乾淨,但不緊繃、不乾澀、不刺激 」,若感到緊繃或乾澀便是過度清潔的徵兆,更不用說刺激囉。基本上,pH 值在 4 (弱酸) 到 9 (弱鹼) 範圍的洗臉產品,按照正確的洗臉方法,都不必過度擔心喔。
下一篇 洗臉產品配方大全集 II,我會依照各種配方類型,舉例幾個不同的產品給大家,讓大家更清楚認識每種配方類型的洗臉產品。
相關文章:洗臉全攻略 、 洗臉產品配方大全集 II、卸妝全攻略、關於去角質、保養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