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濕深入題 I

( S 攝影:紐約 – Storm King Art Center )

基礎保養中,清潔保濕防曬 三步驟都是很重要的,而且缺一不可。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保濕,我們皮膚最基礎的守護。

 

皮膚自我保濕機制

皮膚自我的保濕機制,主要來自於:「 角質內的天然保濕因子 」、「 角質內的脂質雙層結構 」與 「 角質外的皮脂/油脂 」三大部分而組成的。

PHOTO SOURCE:School Science

                      ⇓

表皮層放大剖面圖

                                                                PHOTO CREDIT:邱品齊醫生幸福美肌學院

 

ㄧ、在皮膚的代謝過程中 ( 即 細胞角質化過程 ),角質形成細胞會釋放出許多重要的天然保濕因子 ( NMFs, 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s ) 與脂質成分於角質層的角質細胞「間」,以支持皮膚的水合保濕作用和屏障功能。

天然保濕因子包含 胺基酸 ( Amino Acids )、PCA、尿素 ( Urea )、乳酸 ( Lactic Acid ) 等,能 抓住水分,提供皮膚所需的保濕角質細胞間的脂質成分則為神經醯胺 ( Ceramides )、膽固醇 ( Cholesterols )、脂肪酸 ( Fatty Acids ) 等,會形成脂質雙層結構,具 鎖住水分,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

INFO SOURCE:HANDBOOK OF COSME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由位於真皮層的皮脂腺所分泌出的皮脂 ( Sebum ),俗稱油脂,與汗液等等的分泌物,分泌至角質層「外」形成弱酸性 ( pH 值約 4.5 – 5.5 ) 的皮脂膜,能鎖住水分,防止皮膚水分散失,同時具有防禦功能。皮脂成分包含,脂肪酸 ( Fatty Acids )、角鯊烯 ( Squalene )、蠟 ( Waxes )、膽固醇 ( Cholesterols )、甘油酯 ( Glycerides ) 等等。

當皮膚內原有的「 水分 」、「 天然保濕因子 – 補水 」與「 脂質 – 鎖水 」系統達到保濕平衡時,便是健康的肌膚。健康的肌膚有著良好的皮膚代謝與防禦功能,自然看起來晶瑩剔透。

        PHOTO SOURCE:FUNCTIONAL COSMETOLOGY

 

了解皮膚的自我保濕機構後,可以知道角質層對皮膚的重要性。如果過度 清潔去角質 而破壞了健康的角質層結構,導致天然保濕因子與脂質的流失,是很難真正填補失去的部分。畢竟,皮膚自己生成的保濕機構,是由內而外,紮實縝密。

 

保濕成分的種類

目前有研究指出,皮膚的三部分自我保濕機制是 “各自獨立”,但共同產生保濕效果。若有任何一個部分失調了,就會影響皮膚的保濕能力。而市售含保濕成分的保養品,就是當皮膚其一的保濕系統失衡時,針對皮膚缺乏的部分加以補足。

保濕成分分為三大類型:

保濕

成分

種類

潤濕型

Humectants

封閉型

Occlusive Agents

潤膚型

Emollients

功能

補水

抓住水分,提供保濕

鎖水

防止水分散失

些許鎖水

填補皮膚表面粗糙不平之處,使皮膚更柔軟平順

圖示

常見

成分

  • 甘油 (Glycerin/ Glycerol)
  • 多元醇 (Polyhydric Alcohols)
  • Sodium PCA
  • 尿素 ( Urea )
  • 蜂蜜 ( Honey )
  • 山梨醇 ( Sorbitol )
  • 乳酸 ( Lactic Acid )
  • 乳酸鈉 (Sodium Lactate)
  • 玻尿酸 (Hyaluronic Acid)
    玻尿酸鈉
    (Sodium Hyaluronate)
  • 烴油 Hydrocarbons

礦物油 ( Mineral Oil )
凡士林 ( Petrolatum )
角鯊烯 ( Squalene )
角鯊烷 ( Squalane )

  • 油類 ( Oils )
  • 烴油 ( Hydrocarbons )
  • 酯類 ( Esters )
  • 矽靈 ( Silicone Oils )
  • 脂質類 ( Lipids )
  • 神經醯胺 ( Ceramides )
  • 脂肪酸 ( Fatty Acids )
  • 脂肪醇 ( Fatty Alcohols )
  • 多元醇 ( Polyhydric Alcohols)

部分封閉型保濕成分具有潤膚性功效

 

 

 

 

 

 

  • 蠟類 Waxes

石蠟 ( Paraffin )
植物蠟 ( Vegetable Waxes )

  • 蠟酯 Wax Esters
    羊毛脂 ( Lanolin )
    蜂蠟 ( Beeswax )
  • 酯類 Esters
  • 矽靈 Silicone Oils

Dimethicone
Cyclomethicone

  • 脂肪酸 Fatty Acids

硬脂酸 ( Stearic Acid )
棕櫚酸 ( Palmitic Acid )
肉豆蔻酸 ( Myristic Acid )
月桂酸 ( Lauric Acid )

  • 脂肪醇 Fatty Alcohols

硬脂醇 ( Stearyl Alcohol )
鯨蠟醇 ( Cetyl Alcohol )

  • 磷脂類 Phospholipids

卵磷脂 ( Lecithin )

  • 固醇類 Sterols

膽固醇 ( Cholesterol )

  • 多元醇Polyhydric Alcohols

丙二醇 ( Propylene Glycol )

                                圖示 PHOTO SOURCE:COMPOUND INTEREST

 

接下來的 保濕深入題 II,我們要來討論「 保濕配方的種類 」,進入大家最喜歡的產品配方分類與介紹喔!請敬請期待!

 

Reference

  1. Handbook of Cosme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rd Edition.
  2. Cosmeceuticals, 3rd Edition
  3. Functional Cosmetology
  4. Cosmetics & Toiletries

 

追蹤 Serrina Lin 的私藏保養秘笈

相關文章:Prof. TK 玻尿酸保濕原液關於去角質我的夏日保濕 I化妝水保養迷思矽靈保養迷思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